体制问题、融资问题、认识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三个老问题,说了这么多年,但现在还是要提。
我们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往往都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谈,过去说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有利于增加就业,对于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都是“36条”中明确于文字的意义,但是我觉得要重新认识。只有换个角度认识,可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目前民营经济的地位,改变对它的歧视,改变对它的关卡限制,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
30多年前,也是这个天,也是这个地,也是这个中国人,为什么国力不行,现在就行了?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原来不允许承包单干,现在允许,允许农民自己说了算,允许离土不离乡,允许长途贩运,允许计划外流通,过去叫倒买倒卖,投机倒把,允许私营企业,允许乡镇企业,允许特区,允许开发区……这么多“允许”和民营企业有什么关系?民营企业为这一切“允许”提供了实现的组织载体和组织保障。民营企业为十几亿创造财富的双手提供了制度保障、体制保障、组织保障,民营企业主是中国中产阶层的主要来源,推动或者保障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向前推进。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民营企业主也是建设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一个同心圆,因为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99%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以前我们都说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的脊梁,但到了发达国家考察,人家都说中小企业才是经济的脊梁,我觉得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同时,体制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几乎是同心圆,中小企业的问题谁来管?过去有个词叫抓大放小,抓大必须研究微观,放小必须研究宏观。千千万万中小企业需要一个权威代言,需要有一个能够高层次的有权威的协调部门,统一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本文为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民营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双月座谈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