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多年来,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离开了党的理论创新,民营经济不可能发展,即使得到暂时的发展也会被很多因素所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我们走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也完全能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来进行生产要素的分配,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计划经济是由国家来配置资源,国家来配置生产要素,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但是我们走了市场化道路以后,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激发了农村和城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活力。
因此,讨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营经济转型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从战略上进行总结:民营经济要转型,要可持续发展,仍然离不开党在理论上的继续创新,仍然离不开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没有这两点,民营经济的转型,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做不到的。我相信,在这个前提下,民营经济一定会在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引领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
今天座谈会是讨论民营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没有民营经济的成功转型也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没有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现在民营经济已经占到我国GDP一半以上,这要求民营经济要率先实现这个转变。
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GDP,我们的财政,我们的外汇储备,任何国家都不可小看。多少年来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基本上实现了,或者说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是我们这个富民的问题,自己还不满意,外面的人也不满意,因此,今后的问题就是富民问题,就是要让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把我们总体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富民和民营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我一直认为民营经济就是富民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富民政策就落不到实处,必须要让我们广大的工人和农民富起来。而现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工人和农民在哪?城市中,除了低保户之外,还有在中小企业的中低收入者,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那些种大田人的身上,这些人是农村中最穷的,实际上,农民也可以称作是农村的微小经济体,如果不解决他们的问题,即使医疗条件、教育条件、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富民也是一个空谈。很多人讲,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以老百姓不花钱,这是不对的。老百姓首先是口袋里没钱,他想花钱,没钱可花,所以首先应该是让老百姓口袋里的钱鼓起来,那就必须让资源的配置向这些最需要发展的、最需要富起来的地区和人群倾斜。但我们知道,新增贷款大部分都流向大中型企业,而占就业60%、70%的小微型企业很难得到金融的支持,也很少得到有效的减免税费的支持。所以,资源和政策必须向下倾斜,真正把中低收入者所在企业的经营环境改善了,让这些中小企业或者让种大田的农民的收入提高了,这才能真正地实现富民。
所以要想富民,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要想富民,就必须对基层企业和农户在资源配置上进行倾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们,通过支持他们,使他们发展起来,然后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把劳动在收入分配要素中的比例提高,使广大劳动者更多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具体讲到民营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我想有一点应该注意,民营企业应该树立百年企业观念。民间资本追逐利润是正常行为,但如果我们过于追逐眼前的、短期的利润,这样的心态不利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应该树立百年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这样一些概念。
曾经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我需要什么技术的时候,花钱把它买来就行了,需要人才的时候挖来就行了。他们认为自己有机制上的优势,可以买专利、挖人才。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开始转变了,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趋势应该鼓励。这样一种发展态势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说明许多民营企业已经度过了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向更持久、更健康的发展阶段迈进。(本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民营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双月座谈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