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五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郭青俊
2009-3-12
“2005年8月第四批援疆干部离疆回京时,我们在机场挥泪告别,作为唯一留下来的援疆干部,所有的人都与我拥抱……我留下来,付出了汗水和真诚,收获了希望与快乐。我坚信我无悔的选择!” 国家林业部援疆干部郭青俊在给派援单位的工作汇报中这样写道。
在第五批援疆干部中有一位 “插队”干部,他是被当地干部群众“联名上书”要求留任的援疆干部、行署副专员郭青俊。
2002年32岁的郭青俊从国家林业部到地区林业局任职副局长。初来乍到,人们看他年纪轻,个头小,有人就戏称他为 “娃娃局长”。人们想,“娃娃局长”不过是来镀金的,能帮着跑些项目就不错了,可郭青俊的所作所为却让大家刮目相看。
对待丑恶现象他嫉恶如仇
刚来时,郭青俊就发现当地主要用外调苗,而外调苗有不少质次价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造林质量。他明确表态:“一定要确保苗木的质量,对不合格的苗木决不手软。”2003年3月,地区种苗站在布尔津县查获了30万株劣质苗。一时间,说情的、威胁的、利诱的一起涌来。
作为分管工作的郭青俊态度非常坚决:“烧!”有人说:“有领导讲情,你不要就算了,让他拉到别处卖。”郭青俊却说:“不合格的苗子到了我手上就不能再流向市场!老百姓挖坑种树,栽下的是希望,如果种的是死苗,我们的良心何在?”他毅然公开销毁了劣质苗。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群众拍手称快。也有人暗中说:“北京来了个‘疯’局长。”
对待林业工作他恪尽职守
凭着一股子实干的精神,2004年郭青俊担任了地区林业局党组书记。这年他带着几十名技术人员,对2002年以来全地区的35万亩退耕还林地进行了全面普查。他们一亩一亩地量,查面积、成活率和保存率,将全地区8318退耕还林户的林地全部登记造册。最后明确有4万亩退耕还林地暂缓兑现,保证了国家600万元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拿到钱的人自知理亏,无话可说。全面推行普查工作后,地区造林成活率比往年提高了15至20个百分点,得到了国家林业局造林核查组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阿勒泰地区是在全国核查过的地州中做得最好的。
为了争取项目和资金,郭青俊时常奔波于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林业厅。“一旦有了项目或资金信息,就得会像苍蝇叮臭鸡蛋那样,跟上去,粘住它,直到事情搞定,否则决不收兵。”郭青俊这样说。
额尔齐斯河是阿勒泰的母亲河,多年来要树还是要草的纷争使曾经草木丰茂的河谷渐渐沙化。树没了,草没了,林牧俱损。国家林业局援疆干部、行署副专员、地区林业局党组书记郭青俊,本是第四批援疆干部的他,出于强烈的事业心,毅然留了下来,继续他的护林事业。
通过深入调研,郭青俊提出了“将额尔齐斯河作为新疆水资源战略储备区”的论断,并着手恢复河谷林,以保护额河流域生态环境。针对“一地两证”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他从农牧民切身利益出发提出:“林牧本不矛盾,林业要为牧业守家园,林业发展要为牧民增收服务,恢复河谷林,必须首先维护牧民利益。”
在此基础上,他与县、乡、村干部共同探讨如何把封河育林与护林员收入挂钩,并制定技术标准,“封育户”只要达到封育标准,就可以拿到“护林工资”。他还尝试实施生态搬迁,开发饲草料基地,让河谷地带得以休养生息。冬天,他组织林业工人为保护区和河谷里的牧民免费供应燃煤和炉灶。这些作法得到牧民的热情拥护。通过以上措施,河谷林封育取得了明显效果,4年间24.6万亩河谷林得到恢复,惠及牧民1000多户,户均增收千余元。阿勒泰河谷林封育的经验,经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批示,在全疆得到推广。
对待疾苦群众他忧心如焚
林业局哈萨克族女职工巴哈提患不孕症十几年久治不愈。郭青俊得知后,便安排她到北京学习,顺便看病。他还让在北京打工的妹妹请假带巴哈提去协和医院治疗。治疗3个月后,巴哈提如愿以偿地怀孕了。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竟意外夭折了。郭青俊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方面叫人送钱给巴合提补养身体,一方面再次安排她外出治病,在出差期间还专程去看望她。之后,还托人给她捎去了500元钱,当巴合提接到装有500元钱的信封时,泪水喷涌而出,泣不成声。
职工沙依兰别克的弟弟2005年考上新疆医科大学,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却凑不齐,沙依兰别克不知所措。郭青俊得知后,立即拿出1500元工资交给他,这个坚强的哈萨克族小伙子顿时泪流满面。这事引起郭青俊的深思。他与党组成员商量后,决定由单位给学子们适当补贴,大学本科每年补助1000元、专科每年补助800元、中专每年补助600元、高中每年补助100元。一名老职工含着眼泪说:“郭书记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
对待家庭他心怀歉疚
郭青俊进疆时孩子刚8个月,爱人不久又被派往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工作,孩子只能留给父母照顾。“非典”期间,孩子在山西老家生了重病,他却坚守在阿勒泰抗击“非典”的岗位上。援疆期间,他爷爷和外婆相继去世,老人临终时也没能看上他一眼,这种伤感和内疚一直被他深深地埋在心底。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说服年迈的双亲,让他们带着2岁的儿子来到了边远而陌生的阿勒泰,而这一切是为了他所挚爱的援疆事业。对于这一切,郭青俊说:“干事业就得有付出!”
(阿勒泰日报记者 温云楠)
――刊登于2008年6月27日《阿勒泰日报》
[责任编辑:阿勒泰援疆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