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事业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
1994年4月3日刘永好等十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表了“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书,共同倡议开展以扶贫开发为主题、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以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光彩事业。对这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新生事物,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迅速确定了把光彩事业“办大、办好、办出 成效”的工作方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光彩事业的意见》,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光彩事业在各地的蓬勃发展。
光彩精神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
光彩事业的主要内容
光彩事业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而开展的开发式社会扶贫活动。它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投资扶贫的行为,把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同贫困地区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光彩事业作为一项开发式扶贫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济困行为。它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为参与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贯彻自觉自愿、互惠互利、义利兼顾的原则,是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其主要内容是: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以项目投资为中心,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发展贸易;以项目投资为主体,并通过包括捐赠在内的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进步。光彩事业作为一项德行并重、义利兼顾的扶贫举措,既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充满感情的道德行为。
光彩事业的重要成果
截至2008年,全国各地民营企业家及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到老少边穷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兴办光彩事业项目19188个,到位资金1864亿元,培训人员442多万人,安排就业540多万人,帮助带动1012多万人脱贫,各类公益捐赠总额达到1383亿元。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已达171,627个,与村结对的企业68,298个,村企“结对”59,775个。在初始阶段,光彩事业主要是通过宣传发动、组织考察、制定政策、建立机构,启动了一批扶贫开发的项目,并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随着光彩事业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以项目的选择、考察、论证、落实为主,辅之以政策协调、资金支持和服务咨询的实施方式,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一线、一片、多点”(即京九铁路沿线、三峡库区一片、全国各贫困地区多点)的项目布局,确立和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
光彩事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统一。因而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称赞:“光彩事业这件事情很好!”并欣然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多次就光彩事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扶贫为主题的光彩事业,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消灭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发展的目的所在,是维护稳定的重要条件。实施光彩事业,我们完全支持。”
光彩事业拓宽了统战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新领域,开辟了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探索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它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一定会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