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地区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工作方针,以自治区“民生建设年”各项部署为工作重点,地区民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亮点频发、整体跃进,全面完成了地区确定的22项民生重点工程中涉及民政职能的民生工程。
一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针对物价上涨的实际情况,建立实施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在全疆率先开展了对城乡低保对象、孤儿、无工作重点优抚对象、五保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体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向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孤儿、无工作重点优抚对象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5元;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低收入群众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元,3-6月发放补贴资金522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1507人次。及时召开城乡困难群众物价临时补贴新闻发布会,并在全地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物价补贴联动机制,从7月1日起,城市低保由155元/月提高到170元/月,月增幅9%;农村低保由700元/年提高到844元/年,年增幅21%。自2011年10月开始,将按照发放临时物价补贴标准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并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建立地区城乡困难群众物价补贴长效机制,切实将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城乡医疗救助稳步提升。全面建立了“资助参合、门诊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五位一体”的城乡救助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救助对象范围,降低了救助的起付线,提高了救助的封顶线,取消了病种限制,加快了资金合理使用进度,逐步降低了资金结余率,全年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3675人次,累计支出1508万元,妥善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五保供养标准大幅提高。在全疆范围内创新推出《阿勒泰地区星级福利机构评定标准》,进一步完善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软硬件建设力度,供养率不断得到提高。截止9月底,全地区已纳入供养1224人,供养率达到49%;集中五保供养对象平均保障金每人每年为4946元,分散供养对象平均保障金每人每年为3557元。
临时救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今年年初,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住房、医疗、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地委、行署再次拨付一次性救助资金440万元,各县(市)相应配套391.5万元,累计救助特殊困难群体2872户,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特殊困难。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阿勒泰地区城乡困难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将临时救助常态化、规范化,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居民临时生活特殊困难。
城镇老年“五·七工”生活补贴有序发放。进一步加大了对城镇“五·七工”生活补贴的发放工作力度,1-9月为全地区3147人发放“五·七工”生活补贴401余万元,并协助有关部门为其办理养老统筹,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问题。
防灾抗灾工作扎实有效。积极组织开展“国际减灾日”、“5·12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全面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减、防、抗、救”并重的灾害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全年创建“减灾示范社区”26个,全面提升了地区减灾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了灾区灾民的生产生活和灾区稳定,累计投入救灾资金2320万元。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到位。积极实行关爱型救助和分类救助方式,联合公安、财政等六部门制定出台《阿勒泰地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及无名尸体处理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工作水平,1-10月累计救助各类受助人员511人次。
二是认真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全面提升双拥工作保障水平。
优抚工作保障到位。按时足额下发各类抚恤金,及时将资金发放给在乡老复员军人、三属人员及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涉核退役人员,全年累计发放老复员军人定补、抚恤补助资金910万元,定补面达100%;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了城镇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大力推行“参保+补助+减免”的医疗保障模式,使地区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按照新建和维修等方式下拨住房建设补助资金,全年累计下拨住房补助资金41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优抚对象“住房难”的问题。
安置工作顺利推进。举办了地区退役士兵第二期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班,组织50名退役士兵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每位参训学员享受6760元全额免费培训,并形成了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埋单”的长效机制;将自谋职业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多方筹措资金,有力地推进了自谋职业进程,截止10月底为10名退役士兵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17万元;积极与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加强沟通联系,把一些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退役士兵推荐各企事业单位工作。
双拥工作巩固提高。“春节”期间,根据地委、行署的安排部署,对8个驻阿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为驻阿部队官兵送去慰问金70万元和价值2万元的慰问物品;“八一”建军节期间,为10个驻阿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送去了350万元的慰问金,进一步增进军地、军民关系,营造了新形势下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国家双拥验收组已完成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哈巴河县的复检工作。
军休待遇全面落实。按时足额下拨202万元军队离退休干部生活经费,及时调整津贴标准;组织开展了为军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全地区20名军休人员享受到由地区民政局全额支付的每人677元健康检查项目。
三是社会事务齐头并进,各项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取得新成果。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招标、统一制作、统一验收”的要求,集全力推进县(市)、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全面完成县(市)驻地镇道路标牌、单位门牌、小区楼(户)牌等所有标牌的设置和《地名使用证》发放工作,地区所辖六县一市地名服务工程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加强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分步骤,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便捷、高效、为民”的原则,积极开展“地名专网”建设;启动自治区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对所辖区域内“十一大类地名”进行详实普查和登记,规范各类地名变更程序,实行“地名变更年报”制度。
行政区划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重点实行“行政区划变更年报”制度,对辖区内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划变更情况进行分类制表;加强对县(市)重大拟调整行政区划事项的调研、论证及沟通联系,依照法定程序做好对行政区划调整变更方案的审核、报批工作,有效提高了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平安边界建设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启动县(市)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制定联检计划,签订联检协议书,建立联检档案,全面提升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水平。我们计划今年12月将组织有关县(市)进行界限联检;督促指导各县(市)进一步完善《平安边界建设实施方案》和《突发边界纠纷问题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界线附近地区定期排查、应急处理、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好界线附近地区因资源管理使用产生的纠纷;大力宣传界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普及行政界线管理法律知识,加强界线档案日常管理,促进依法管界工作健康发展。
民间组织工作健康发展。初步建立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发展体系和法制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对新成立的民间组织从严审查、审批,全地区350家社会团体和3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到100%。
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管理规范有序。以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完善婚姻登记场所和实现集中整合婚姻登记机关为目标,将全地区29个婚姻登记机关整合为13个具有行政审批权力的婚姻登记机关,进一步强化了婚姻登记管理和收养登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效力。
社会福利保障有力。把提高孤残儿童生活补助列入2011年承诺为民力办“十件实事”之一,并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科学制定地区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将孤儿养育标准从3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继续实施“重生行动”、“关爱工程”,自治区派出专家组对全地区2010年列入“明天计划”项目的孤残儿童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诊,对全地区五官残疾、先天性心脏病人、四肢短缺的322名孤残儿童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完成对110孤残儿童的手术康复治疗申报工作;专为残疾人更换假肢的“福康工程”项目得以在全地区启动并实施,共为63名肢残人员安装了假肢;把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富蕴县、福海县先后建立了以社会福利中心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了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采取低廉或无偿的收费方式,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家政上门服务。
福利彩票发行再创新高。坚持“调整、巩固、提高”的培训工作方针,进一步提升了全地区投注站销售员的业务水平和营销能力,全年销售福利彩票6674.59万元。
社会工作蓬勃发展。以福海县福海镇人民政府为重点的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以阿勒泰市解放路办事处为重点的自治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社会工作的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全疆首个社会工作站—福海镇环城西路社区蓓蕾社会工作站,使社会工作得以充分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全地区社会工作队伍(社工、义工、志愿者)达到1400余人。
[责任编辑:岳海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