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傅作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国军将领里面少有“虎将”。
巅峰时期的傅作义,碾压很多中央军出身的嫡系跻身为解放战争期间国军四大“剿总司令官”之一。在担任华北剿总司令官期间,他曾指挥过华北60万国军精锐,是解放战争后期国军高层少数几个实权人物之一。
当然,华北60万国军虽然名义上划归傅作义指挥,但实际上真正听从傅作义命令,或真正说是傅作义能指挥的嫡系也仅仅20万人而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先,就是中央军系统在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国军的作战序列里面傅作义本来仅仅是一个战区长官(张垣绥靖公署主任),他和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一起名义上是归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指挥。但众所周知老蒋对于这个桂系老对手并不信任,因此很多时候都是他直接指挥这两个绥靖公署。
在1947年底,因为孙连仲在华北屡战屡败,而且还丢了石家庄等重镇,所以老蒋决定撤掉孙连仲,并对华北战区进行调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他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司令官,并对华北国军进行整编,但原先华北地区隶属于孙连仲指挥的中央军,以及总部直属这些部队(增援东北,或从东北撤回来的国军),虽然名义上隶属他指挥,但这些部队的军事主官却只听命于老蒋。
而这一部分中央军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40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他们分别是:
隶属于胡宗南系统的李文(黄埔一期出身)第4兵团,该兵团下辖2个军(16军和94军),合计下辖6个师,其中16军是胡宗南的老部队,而94军(军长郑挺锋)则是陈诚土木系嫡系,也是老牌的13个美械军之一,战力不俗。
石觉的第9兵团,则是汤恩伯系统出身,下辖第13军(5个师)和一个打残的31军,其中13军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兵团司令官石觉更是绰号小汤恩伯,是在东北都敢和杜聿明叫板的主。当年东野入关打密云暴露战斗意图就是打的该军,在华北中央军序列里面该军是头号主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天津和塘沽地区,还有黄埔一期出身的侯镜如第17兵团,该兵团在在成军时下辖62、86和92军,其中62和92是半美械部队,前者是粤军投靠过来(余汉谋的嫡系部队),后者则是侯镜如起家部队,至于86军则是新成立的部队,该兵团在辽沈战役中曾担任东进兵团支援东北,被我军阻挡在了塔山防线。
除了以上这3个兵团之外, 在北平和天津地区还有华北剿总直属的数个汽车团和炮兵、辎重、通讯兵部队,这些让部队也是中央军系统的。
这些部队加起来一共为3个主力兵团和直属部队,合计40万人左右,占华北剿总的2/3。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次,傅作义真正指挥的部队上面我们说傅作义之前担任过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就是在任期间傅作义彻底脱离晋绥军系统,成立自己的“绥军”系统,到了傅作义担任华北剿总时,他的部队已经早已不是仅仅一个35军。
在华北剿总序列中,傅作义绥军出身的部队除了一个孙兰峰的11兵团,下辖1个105军和3个骑兵旅之外,剩下的部队都是没有并入到兵团里面,而是以军为单位隶属于傅作义直接指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些军分别为:
“第35、101和104军”
也就是傅作义真正能指挥的部队其实也就4个军,以及在北平新成立的三个新兵师(310-312师),加上直属的部队拢共也就20万出头,这20万绥军部队也就是傅作义的嫡系和起家部队,。
在这些部队里面,以老牌的35军和101军战斗力最强,其中35军是傅作义的王牌起家部队,号称国军10大王牌军之一,全军摩托化行军(400辆汽车),多次在和我我军作战中扮演突袭的角色,当年大同集宁战役就是该军偷袭我张家口腹地。而101军则是从35军分离出来的,作为兄弟军的101军战斗力上要稍逊于35军半个档次,大致等于国军嫡系中的半美械军水准,而至于104和105军则是标准的杂牌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故而,别看傅作义号称是指挥60万大军的华北剿总,但他真正的嫡系部队也就只有4个军罢了……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