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建玲)放眼望去,3月底的阿勒泰草原,依然被茫茫的白雪覆盖,傲然度过严冬的每一棵树木,枝丫努力伸向蓝天。密林深处,河流开始解冻。
春,在日与夜一样长的时候,正式来到了阿尔泰山南麓广袤的草原大地。
草原上的农牧民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这一刻的到来:几乎是同时,阿勒泰地区68万各族儿女载歌载舞,以不同的形式,以同样的心情迎接这一年一度的春节----“纳吾热孜”节。
阿勒泰市一牧场托斯齐分场,全村常住户46户。清晨的阳光里,几乎同时,人们忙完了早饭,喂饱了牲畜。在音乐的召唤中,信步从村庄的各个地方走进村委会,汇聚在院子里,杨树下,欢腾的音乐,盛装的姑娘,早已为乡亲们准备好了赞歌燕舞,共度这一展开希翼,即将腾飞的日子---春日。鲜红的国旗,在蓝天下,呼啦啦的飘。
看吧,一牧场托斯齐分场村委会的院子里,火炉里,烈火熊熊,大锅里,热气腾腾,人群中,喜气洋洋。
为什么这样欢腾?
因为,村子里住着45户汉族,1户哈族。用“喝麦子粥”的形式迎接春日的到来,对于全村人来说还是头一次。
57年前,托斯齐分牧场,还是一块茫茫草原,赶着羊群的哈布多拉在这里早出晚归。羊群在晨曦中,向东方移动,晚霞里,羊群折回村庄。那时候,孤寂的年轻牧人哈布多拉,身影在晨、夕中越拉越长。每当白昼与夜晚一样长的时候,哈布多拉就听到了远方飘来纳吾热孜节互相问候,闻到了麦子粥里大骨汤的浓香。
57年后的今天,哈布多拉老了,昔日,只有一户的牧场,住户增加到46户,人口也由一口增加到二百多口。飘香的“麦子粥”,却让他迟迟不能忘怀。在自己的村子里,过一个纳吾热孜节是暮年的哈布多拉心中最大的心愿。
今天 ,迟暮的哈布多拉老人也早早来到村委会。你看他面色红润,目光平静,五十多年的风雨,已将曾经年轻的牧人锻造成一段神话一个传说,多少故事曾在他的热血胸膛奔腾。
老人的心愿就要实现了。阿勒泰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组的干部驻进村子后,队长的加林跟村两委班子就策划着过一个传统的“纳吾热孜”节。让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喝一碗饱含希望、寄托美好祝愿的浓香麦子粥,让全村的父老乡亲欣赏一场哈萨克族风情的文艺演出,让全村的父老乡亲感受一段亲如一家两不相忘的浓浓乡情。
于是,驻村的干部撸起袖子忙碌起来。肉质鲜美的羊羔买来了,颗粒饱满的小麦买来了,大锅支起来了,音乐响起来了。哈布多拉老人穿上了精美的“袷袢”戴上了崭新的“花帽”做了一个最隆重的“巴塔”。最给力的阿勒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加楞也来到了群众中间,他的到来,让热闹的场面更多了一份激动。
歌声响起来,掌声响起来,人们的欢呼声,也响来。乡亲们的热情被欢快的歌舞点燃。老党员刘爱国激动极了。他说:“这样大规模、参与群众最多的文化活动点燃了这个寂静村庄的热情,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火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正在我们的村庄里落实,访惠聚驻村工作组在村里发挥着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麦子粥端上餐桌的时候,文艺汇演结束了。
全村65名乡亲坐下来了,65碗浓香的“麦子粥”端上来了。乡亲们端起这碗粥,细细的品尝,仿佛,眼前麦浪就在眼前翻滚;仿佛,金灿灿的麦粒堆成了高山;仿佛,丰收的笑脸在眼前跳跃。这是这个村的乡亲们第一次喝麦子粥。
一碗热气腾腾的“麦子粥”端在哈布多拉老人面前时,老人看着这碗粥,不做声,半晌,端起这碗粥,放在嘴边喝了一大口,慢慢地咽下。是否,那牧场上长嘶短鸣的羊群、那毡房里火炉边烧茶的阿帕、那“纳吾热孜节”彻夜的欢唱......一定在老人的脑海清晰的浮现吧。
亲爱的乡亲们,你可知道,这一碗饱含一牧场全体干部职工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心血和祝福的“麦子粥”,它代表着一个节日,这节日是劳动人民的节日,它是团结和谐的节日,是互帮互助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是我们迎接春天的节日。
正午的太阳斜向西山时,乡亲们才陆续走出村委会,谈笑声洒了一路......
[责任编辑:肖怀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