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恰勒什海乡博拉提?阿布德什先进事迹
(通讯员 田从响 古尼拉)在边陲小县吉木乃,活跃着这么一位“辛勤耕耘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一线”农牧民拍手称赞的人民调解员,他就是恰勒什海乡司法所所长博拉提·阿布德什,自2009年任职以来,他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既是农牧民的知心人,又是“老娘舅”,一干就是7年。
从“外行” 成长为“ 专家”
博拉提同志曾干过税务、财政部门的科员,当过乡党政办的主任,却与法律从未“沾边”。迈入司法行政领域后,既不是科班出身,又无半点经验,他心里清楚,若是接到人民调解案子,一点法律知识都不懂,又怎能去说服当事人?若闹出笑话,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今后工作怎么打开局面?他感到身上的压力倍增。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人民调节员,就必须加强学习,尽快掌握法律知识。思路明确后,他首先从专业入手,只要稍微有点时间,就通过上网、读报等各种途径学习各类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的补齐着“短板”。 家里的床头柜上更是摆满了法律方面的书籍,以备随时翻阅。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通过自学考取了法律本科学历,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有了法律知识做基础,他就先办“小案子”,边干边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调解过程中,并注重总结经验和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摸到了做好人民调解的门道:坚持“情、理、法”相结合,与群众多沟通,耐心调解、以心换心。有了自己的办案方法:一是通过“乡里乡亲乡情”安定群众情绪;二是通过讲情理、说法理进行教育;三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政策引导。有了这些心得和办法,博拉提同志由一名“外行”成为了一名“专家”,不管接到多么复杂的人民调解的案子,他也有办法予以解决。他明显的感到自己工作思路清晰了,自信心强了,干劲更足了,群众认可度高了。
多措并举,致力于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
恰勒什海乡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小乡镇,为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博拉提针对乡里弱势群体多、民间纠纷矛盾多的特点,按照“凡事都要有章可循”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增进人民调解工作互通、互融、共抓、共管工作模式,提升了全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2010年,他开始着手规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经多方协调,争取到资金9.7万元,按照基层所规范化建设要求,新增一间专门的调解室,邀请懂得法律知识且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辈、孝德模范等为调解员,主要借助传统道德、乡规民约等来化解此类纠纷。同时,在他的指导下,全乡各个村相继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了两级人民调解网络,并帮助各个调解组织完善了各项调解制度,制订了法律简易示意图和调解程序流程图,全乡人民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他带头落实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亲自参与制定“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的排查机制,并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率先在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中实现了调解工作制度化、法律法规通俗化、调解程序规范化。
排忧解难,真心做好农牧民群众的“代言人”
随着调解工作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信赖人民调解组织,博拉提也就成了全乡公认的大忙人。只要提起他,同事们都会说:“他啊,一天到晚忙也不觉得累,要是哪天没事干了,他反倒觉得不自在了。”在家里,他也同样闲不住,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矛盾纠纷电话,有时候客人来做客,他接到求助电话时,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就干脆碗筷一放,耐心解决他们的问题,早忘了作为主人的他还要张罗一桌子人吃饭。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自己这么忙呢?他总是笑着回答:“我也可以把工作拖着干,可是,每拖一天,那些来寻求解决矛盾纠纷的人,就得多煎熬一天,我不忍心。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当好农牧民群众的代言人”正是凭着对农牧民兄弟的满腔热爱,7年来,他累计接待当面咨询或接受电话咨询达700余人次,办理各类调解纠纷案件450余起。
2012年7月,一土地承包户雇佣阿克木扎村村民努尔达吾列提给农田灌溉,在浇水过程中不慎受伤住院。由于是贫困户,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由于自己是工作期间受伤,他向土地承包户提出解决医疗费的要求,土地承包户认为其索要赔偿过高,未予以同意,双方僵持起来,甚至有可能大打出手。博拉提接到请求调解的电话后,立即赶往事发现场,面对互不相让的当事人,他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把他们分到两个屋子,苦口婆心向他们讲法律、讲政策、讲利害关系,分别做他们的工作,引导互相体谅各自的心情。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的情绪终于平静了,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经过两天的努力,土地承包户向努尔达吾列提补偿了医药费,一场尖锐的矛盾甚至有可能引发斗殴的矛盾被博拉提同志巧妙的化解了。
2014年5月,阿克木扎村村民种法志与北屯市一个体老板发生经济纠纷。原来该老板在恰勒什海乡承包土地,自2013年开始,连着两年雇佣种法志的大马力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犁地,费用为5.7万元。拖了两年都未付清。几次赴北屯讨要,均以各种理由遭到拒绝,只能通过司法程序进行索要。情况了解后,博拉提帮着整理雇佣证据,并自掏腰包,先后多次到北屯与该老板进行调解处理,阐明利害关系。经过耐心疏导,该老板认识到了无故拖欠工资的错误,主动付清了欠了种法志两年的血汗钱。
2015年春耕期间,恰勒什海乡部分村民从农资销售点购买一批39号种子。到了7月份,村民们怀疑种子有质量问题,多次找到销售商要求索赔,均遭到拒绝。万般无奈之下,来到乡司法所请求调解。博拉提感到事态严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种子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他们的收成,问题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他积极走村入户,安慰开导村民,劝他们不要着急上火。带领乡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到三个村受害村民地里调查取证,对13户村民2000亩土地具体损失逐一核实,直接经济损失约40万元。证据收集齐全后,乡司法所向乡党委、县司法局汇报,申请司法鉴定,由司法鉴定中心专家认定经销商销售了过期的种子,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经销商在事实面前无法狡辩,只得向农户们赔礼道歉,并赔偿农民40万元的经济损失。
时光荏苒,转眼七年。经过多年基层工作锻炼,博拉提不仅是自身调解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更值得称赞的是他获得了领导认可、同事的尊重和群众的爱戴。在他的努力下,恰勒什海乡社会和谐,民心安定,邻里纠纷少了,老百姓法律素质高了。与他共事的人,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正能量,正是这股扎根基层,无怨无悔,一心为民解忧的精神,鼓舞着他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动人的色彩。
[责任编辑: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