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要求
(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二)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主要政策
(一)人才开发优先投入政策
(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政策
(三)基层人才培养扶持政策
(四)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政策
(五)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四、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三)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四)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培养工程
(五)基层人才支持工程
(六)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
(七)对口援疆人才培养工程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二)不断创新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三)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四)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五)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
为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编制《阿勒泰地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
序 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地委、行署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世纪以来,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和决策部署,稳步推进人才开发建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渐改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地区人才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人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人才引进难、稳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人才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等。
未来10年,是推进阿勒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全面开展,使阿勒泰地区面临着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地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目标,关键在人才。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把人才作为支撑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和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提升能力、优化结构为主线,以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为突破,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创造活力和创业动力,为推进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要求
人才优先。确立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的优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发展。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科学规划人才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制定实现人才目标的各项保障措施,充分发挥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切实通过人才队伍的壮大,更好地服务地区发展。
以用为本。坚持把用好用活本土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建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搭建能够促使各类人才发挥才能、贡献智慧的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统筹开发。充分利用区内外市场,以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为主体,以重点人才项目为依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领带动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实现地区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援疆支持。坚持人才援阿与加强本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依托援疆省市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创新人才援疆方式,拓宽人才援疆渠道,完善人才援疆机制,丰富人才援疆载体,引进各类援阿人才,大规模、全方位培育本地区各类人才。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地区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为推进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5.2万人增加到7.71万人,年均增长4%,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4%,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1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15.8%。人才的层次结构和区域分布更加合理,少数民族人才和妇女人才比例明显提高。
——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发展后发优势、援疆优势得到有效发挥,规模效益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3.3%。
——人才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符合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考核、选拔使用、激励保障工作体系,崇尚知识,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表1:阿勒泰地区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5.2 |
6.21 |
7.71 |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 |
% |
8.8 |
11.8 |
15.8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
% |
10.5 |
11 |
12 |
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 |
12 |
12.8 |
13.3 |
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 |
% |
11.8 |
13.2 |
15.4 |
表2:阿勒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指标
指 标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5.2 |
6.21 |
7.71 |
党政人才 |
万人 |
0.9 |
0.91 |
0.93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
万人 |
0.43 |
0.5 |
0.58 |
专业技术人才 |
万人 |
1.92 |
2 |
2.2 |
高技能人才 |
万人 |
0.89 |
1.3 |
1.9 |
农村实用人才 |
万人 |
1.1 |
1.5 |
2.1 |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1、农牧业现代化人才
围绕地区“突出绿色、有机和生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需要,重点加强设施农业、农牧业科技、丰产栽培、科学饲养、加工技术、保鲜贮运、疫病防治、产业化经营及营销等方面人才的开发。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各类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各类农牧业现代领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依托援疆省市和友好单位支持,加快培训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出台激励保障政策,支持各类特色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发展,促进各类优秀人才成长。到2015年、2020年,地区农牧业现代化领域人才分别达到5600人、6500人。
2、旅游人才
围绕地区坚持精品战略、高端路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重点抓好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企业经营、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方面人才的开发培养。在地区外选建旅游教学示范点,在地区内选择部分高星级酒店作为教学培训基地,以挂职学习、跟班培训等形式,培养旅游行业管理人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导游、旅游企业经营人员、旅游企业服务人员培训。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工作,推进地区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加强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及冬季冰雪策划设计等方面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到2015年、2020年,地区旅游人才分别达到2.5万人、3万人。
3、对外贸易人才
围绕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发展壮大外向型经济,努力建设一支熟悉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应用周边国家语言的外经、外贸、外语和国际法律、国际贸易谈判等领域人才。实施外贸人才开发计划,采取内培外引、脱产培训和学习进修,聘请高级管理人员兼职兼薪,企业间人员相互交流,选送优秀人才到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国家考察学习等形式,大力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到2015年、2020年,对外贸易领域人才分别达到1800人、2500人。
4、工业经济人才
围绕做大做强地区现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需要,突出培养在特色农牧产品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与用工企业、中介组织、培训机构联合定向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本地技能型产业工人。到2015年、2020年,工业经济领域人才分别达到2.2万人、3.4万人。
5、城镇建设人才
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加强具有现代城市理念、能提升城市比较优势的高层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优良职业素质的城乡规划、项目管理、施工建设、工程监理等方面的人才。围绕发挥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的需要,大力培养以城镇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电、供热、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防灾减灾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才。到2015年、2020年,城镇建设领域人才分别达到2900人、3200人。
(二)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1、宣传文化人才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在新闻、文艺、体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努力打造一批知名记者、知名编辑、知名主持人,一批知名乡土作家和艺术人才。继续开展地区“十佳”新闻工作者评比活动。打造品牌栏目、精品节目,力推宣传文化各门类的突出人才。积极拓展民间文化传承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才成长。抓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努力培养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艺人才。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到2015年、2020年,宣传文化领域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950人、2200人。
2、科技人才
围绕“科技兴阿”战略的实施,重点培养先进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紧缺适用科技人才。实施“科技英才”工程,加快优秀拔尖科技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技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培养造就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扶持工程,完善区域科技特派员制度,扶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服务与创业。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企业引进紧缺科技人才。制定外地科技人才来阿创业资助支持政策和柔性引进科技人才政策。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投入,建立科研课题、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申报制度。制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依托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等农村人才培养项目,强化乡土科技人才的技能培训。到2020年,力争新增10名获得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的学科带头人,培养拔尖科技人才300名。
3、教育人才
围绕让全地区各族群众享有高水平的教育服务,重点培养造就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双语”教师和“双师型”职业学校教师。实施中小学“名师工程”、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和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采取研修培训、挂职锻炼、项目资助等方式,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历学位提高培训。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利用对口援疆省市优势教育资源,在援疆省市建立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本地高水平教师培养。加强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培训。继续完善地区城乡学校教师对口支教工作,带动基层教育人才提升素质能力。继续实施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学校实习支教计划,缓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紧缺的矛盾。到2015年、2020年,教育领域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2万人、1.36万人。
4、卫生人才
围绕提高区域医疗水平,重点培养卫生管理、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城乡全科医生、基层公共卫生、先进医疗器械应用、中医药和哈医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发展计划,加强培养卫生管理人员。实施“名医工程”,利用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支持,采取多种途径“送出去”,造就一批医学研究、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加强乡镇卫生人才培养,定期从乡镇卫生院选派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院跟班培养轮训。加强乡村医生医学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力争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突出全科医生培养,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加大医疗设备管理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医技人员操作水平。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视哈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2020年,卫生领域人才总量分别达到4200人、4500人。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勇于创新、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党政干部队伍的80%,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坚持“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健全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建立完善符合不同区域、层次、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党政机关部分职位聘任制度。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选拔培养。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和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每年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赴自治区、援疆省市以及县乡、村社区挂职锻炼或任职。完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推进上下级机关干部交流、跨部门交流。加强兵地之间的干部交流。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驾驭能力强,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由企业推荐、政府支持,优先引进培养矿产品精深加工,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以及特色农业、电力工业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引导企业“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注重引进重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等领域中高级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综合运用企事业单位内部培养、市场公开招聘和外部引进等手段,引导和督促企业经营者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培养高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优秀少数民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通过实施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岗位培训等项目,开展大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围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制定加强教科文卫和农村、社区等各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充实一线。建立与援疆省市的对口帮扶关系,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援疆省市高等院校、重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深造学习。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实施百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动员和组织专家到县乡农村、城镇社区、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提供技术服务,培养基层人才。进一步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等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
4、高技能人才队伍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各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围绕地区畜牧、矿产、旅游、外贸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在生产、服务一线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援疆渠道,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选送培训等途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加快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载体为抓手,捆绑使用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金,整合县市各类教育培养资源,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重点培养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评价体系,推广和完善农牧民技术职称评定、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继续推进城乡人才对口扶持,切实加强农村引智帮带工作,鼓励和引导涉农科技部门通过技术开发、承包经营、提供有偿服务等形式从事农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活动。以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一户一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等工程为载体,加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成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
6、社会工作人才
以岗位开发和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基层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相当、训练有素、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存量提升、增量培养”的原则,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注重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会、共青团、妇联、司法、就业和社会保障、治安管理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管理,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措施,加快在相关领域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激励和引导优秀干部充实社区。到2015年、2020年,全地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分别达到2000人、3500人。
7、少数民族人才
以坚定政治立场、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以少数民族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党政干部,把政治立场坚定,在维护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特别是在反分裂斗争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继续开展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积极培养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采取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或短期培训,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农村少数民族实用人才带头人。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考核和管理制度。到2015年、2020年,地区少数民族人才总量分别达到5万人、8万人。
8、民汉“双语”人才
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双语”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双语”学生、“双语”教师、“双语”干部、“双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加强民汉“双语”人才建设。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近期规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脱产培训、自学、“结对学”等方式,依托各级党校开办专题班次、“双语”夜校,抓好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提高 “双语”能力。以日常用语、就业岗位常用汉语言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为重点,抓好初高中未升学少数民族毕业生“双语”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利用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作用,通过开办“网上双语课堂”、广播电视“每日学一句”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双语”学习培训。
9、援疆干部人才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好援阿干部人才的选派和管理服务工作,力争每批从援疆省选派200名以上,到2020年,为地区选派3批600名以上援疆干部人才,其中以教育、卫生、农牧业、城市建设等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到总人数的70%以上。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岗位职能、桥梁纽带和传帮带作用,依托援疆省的大力支持,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培养本地各类紧缺人才和骨干人才,为地区留下一批“永远不走”的各类干部人才队伍。通过开展与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促进项目引才、招商引才和柔性引才。健全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培训服务等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待遇和保障措施,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对在疆工作期间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援疆干部及时推荐提拔使用。
三、主要政策
(一)实施人才开发优先投入政策。建立人才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建立人才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额度不少于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5%,并按1‰的比例逐年递增,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奖励及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等。当前,地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要不少于200万元,县市不少于50万元。确保地区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科技投入逐年增长。在重大建设、技术改造、科研经费中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开发。拓宽人才开发投入渠道,按照“全民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争取国家人才项目,加大人才开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格局。
(二)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政策,以柔性流动为主要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方式从地区外引才引智。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其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户口迁移、购买住房、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创新创业。鼓励用人单位以短期聘用、人才兼职、技术引进、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鼓励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奖励股权期权、成果有偿转让、利润分成等多元化分配方式,鼓励引进人才以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入股。
(三)实施基层人才培养扶持政策。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对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职级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实施公职人员到基层服务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组织选派地区、县市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和挂职锻炼。定期组织优秀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制定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继续做好“三支一扶”、5%人才储备编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双语”教师特岗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到社区和村任职等工作。
(四)实施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配置政策。建立完善地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跨县市、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推进地区党政、企业、事业单位间人才合理流动。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跨行业、跨部门、跨县市柔性流动,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有偿服务。
(五)实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制度。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完善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健全保障机制,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保证各类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益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四、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结合地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创新引才方式,以地区旅游、畜牧、矿产等优势产业聚才,以福海、富蕴、哈巴河工业园区和吉木乃边境经济合作区、塔克什肯口岸加工区等建设项目招才,以福海县水产养殖、哈巴河县博士工作站等各类产学研基地建设引才。同时,依托援疆渠道,采取项目合作、进修深造、短期委培、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快培养地区畜牧、旅游、矿产、能源、城建等行业和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基本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地区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技术过硬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百名职教骨干代培计划”,5年累计从地区选派100名左右中职骨干教师,赴援疆省高职院校和大型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和实训。到2020年,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不少于10个。
(三)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为提升地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人才队伍,实施教育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每年选派50名左右的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到内地进行培训和挂职锻炼。5年内选派400名教育系统管理干部和500名骨干教师分别到援疆省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参加一个学期的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实施“援疆支教”活动,5年内争取从援疆省向地区选派400名左右教师,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每年由两省组织2批“专家讲师团”到地区开展集中培训活动。
(四)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适应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全民健康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每年选派150名左右的医疗技术人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赴援疆省医院及卫生部门进行临床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围绕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水平,10年培养100名以上的全科医生。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以医疗设备为主的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力争在5年内将地县(市)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的在岗人员轮训一遍,提高公共卫生和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五)基层人才支持工程。着眼于解决基层农牧区、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人才匮乏问题,实施基层人才支持工程。坚持以村社区为重点,继续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每年保持有1000名左右的懂政策、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帮助工作。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继续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治区5%人才储备编制招聘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和创业,充实基层人才力量。在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服务、就业和自主创业。
(六)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继续实施“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一户一名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和创业本领。实施“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地区建设技术水平高、示范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100个,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1000名,力争使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熟练掌握1—2项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实用技能。
(七)对口援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选派干部赴援疆省挂职交流计划,分批选派500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各级党政干部赴援疆省挂职锻炼。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观主题培训行动计划”,3年内将县市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农(牧)场、街道、县直部门主要领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全部选送到援疆省市进行培训,5年内将地直部门(单位)的县级干部及县级后备干部送到援疆省轮训一遍。实施“借智育才”计划,每年从援疆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40名左右专家学者来阿勒泰地区讲学,培训本地干部人才。实施“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选派1000名左右未就业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赴援疆省进行针对性培训和就业见习。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地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才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分解工作任务,制定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切实加强《人才规划》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组织开展《人才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监督和检查工作,切实保障《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
(二)不断创新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探索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重点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建立完善各项人才工作制度,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加大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力度。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权重,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抓“第一资源”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县市要编制本地人才发展规划,使编制的人才发展规划符合实际、突出特色、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载体丰富,特别是要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人才政策,培育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并把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四)加强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建设。积极开展人才发展理论专题研究,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强化对《人才规划》的指导。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信息统计工作,科学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才库。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宣传工作,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实施《人才规划》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