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委讲师团副团长
王保利
近几年,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自治区基层宣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对宣讲工作是越来越重视,把其作为基层组织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社会稳定、去极端化、民族团结等工作的有力武器,不断发挥“草根”宣讲员的重要作用,持续在村一级基层用力,收到了很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作好基层宣讲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宣讲工作的认识
追根溯源,通过查阅“百度百科”,对“宣讲”基本概念可以概况为两点:1.诵读讲解;2.对众宣传讲述。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它的主要功能已集中在第二项上。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靠的是什么?那时没有任何现代化传播手段,说白了就是靠“面对面”宣讲。现在火热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不断发表竞选演说,也是在充分利用宣讲的功能。人们如此重视宣讲工作,正是因为它在传播思想观点、征服人心方面有着行之有效的作用,使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古今中外宣传者最为有效的宣传手段。我们常说宣讲者是党的“喉舌”,也简明形象地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马克思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毛泽东认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是因为每前进一步,都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和讲解。尽管宣讲的内容、形式、规模各不相同,但是,目的都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主张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这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战略优势,这个看家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二、进一步提高对宣讲规律性的认识
宣讲员是代表党委、政府在向基层进行宣传,所以发出的必须是党的声音。我们宣传行业有几句行话“宣传工作就是唱‘四季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都说明宣传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宣传,不能另起炉灶,正所谓“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正说明这个道理。
1.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系列战略思想,着眼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在国家层面上,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治国等内容,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 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在自治区层面上,我们要大力宣传自治区党委以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线,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方面的新举措、新要求。
——在地区层面上,我们要大力宣传地区坚决贯彻“保护生态、放大优势、突出民生、形成特色、创先争优”二十字方针,综合放大生态、地缘、资源、人文“四大优势”,着力构建生态、进出口加工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三大产业体系”,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着力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电网、油气管道“六大通道”,加速推进“五化”进程,保护生态、两个可持续示范区、建设新疆的重要“会客厅”、四大优势等等要求。
基层的宣讲员就需要根据宣讲主题,把这些内容串起来,讲好我们身边的故事、传播好声音、正能量,把更多的干部群众凝聚到党的周围,为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奋斗。
2.深入阐释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开展宣讲,需要关注、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增强社会各界的交流和理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更好地引导社会正面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实践证明,越是到基层,越需要重视宣讲工作。正是因为在基层宣讲承接地气,以具象化助推宣讲的大众化,才能够使人动心、动情、动容,入耳、入脑、入心,会产生良好的宣讲效果。需要我们要把这些道理讲充分、说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分清原则是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信心。
三、阿勒泰地区宣讲工作的现状
一是坚持把自治区党委、地委的部署生动体现在宣讲之中。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八届七次、八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民族团结、新疆三史等主题抓主线,特别是去年以来,认真落实自治区11号文件、28号文件、《宗教事务条例》,及时配发自治区《“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经验材料汇编》《“五把钥匙”研讨会发言材料选编》《谎言包装下的“迁徙圣战路”》等书籍、画报、报纸、光碟、挂图等宣传资料,组织编写更加适应地区基层实际的通俗教材《惠民政策宣传手册》《宗教基本知识和法规政策》《基层宣讲资料汇编》《生态环保手册》等10万余册。同时,坚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断完善宣讲专题库,精心制定宣讲方案,做好培训备课等基础性工作,举办以赛代训的“基层宣讲员大赛”,深化宣讲员的思想认识,把自治区党委、地委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提高宣讲员的宣讲能力和水平,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适应新常态,构建理论大宣讲格局。凡重大活动,实行地、县、乡、村 “四级联动”机制,即由地区四套班子领导到联系点示范宣讲,地直领导和专家到县市示范宣讲,地区理论骨干到乡镇示范宣讲,县市“千人宣讲团”和“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到农村牧区普遍宣讲,初步形成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群众在哪里就宣讲到哪里”的工作格局。通过不断的实践,上至地区领导、县(市)委书记、县长,下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草根”宣讲员,人人都是宣讲员。比如,针对地区牧区点多线广的实际,各县市普遍成立马背宣讲队、阿肯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等,跟着牧民毡房走。针对流动人口这个重点,运用流动宣传车、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客运站、广场、商场、市场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宣传。针对未成年人、社区居民的教育,通过有奖知识问答等途径在学生上课前、文艺活动前5分钟、10分钟“微宣讲”;积极在远程在线、互联网视频、微信微博等现代新媒体进行探索,有效延伸拓展了宣讲阵地。经过不断努力,深入机关、学校、乡镇、社区、农牧村、企业、宗教场所、部队等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的大宣讲格局已基本形成。
三是坚持突出基层实际情况,探索“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方式。面对广大基层群众的宣讲,逐步实施“活动+宣讲”模式,运用小品、情景剧、快板、三句半、阿肯弹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扶贫励志、双拥共建、创业就业等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广泛开展各种“我们的节日”“乡村百日文体竞赛”、百日广场文化、“文化走亲”、社区文艺汇演等演出活动,让需要宣讲的内容不知不觉中走进群众心里,达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地区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以阿肯弹唱为代表的文艺宣讲模式,不仅被基层群众亲切的称之为“草原百灵”,而且得到中宣部、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也充分说明地区探索这种宣讲模式是正确的。现在这种宣讲方式在历次主题宣讲活动中都表现的相当活跃,群众不仅爱听、爱看、爱参与,而且有兴趣、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发挥了文艺轻骑兵的重要作用。
四是坚持把舞台和话筒交给群众,挖掘、发现、培养了一批基层草根宣讲队伍。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地区这几年高度重视挖掘基层草根宣讲员,充分发挥“百姓名嘴”的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身边的变化、身边的故事,解决了宣讲搞灌输、走形式、不接地气的问题。一大批活跃在群众中、拥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致富能手、爱国宗教人士、文化能人登上基层舞台,一大批针对基层各阶层的阿肯弹唱宣讲团、马背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道德模范宣讲团、爱心妈妈宣讲团、文化能人宣讲团、夕阳红宣讲团、学生暑期宣讲团、双拥之星宣讲团、农家讲座、毡房夜校等宣讲组织如雨后春笋,他们是百姓眼中的“演说家”、群众身边的“脱口秀”、街坊邻居心中的“大明星”。正是他们,把深奥道理变为朴素道理,把书面语言变为通俗语言,讲理论政策、讲核心价值、讲法治维稳、讲民族团结、讲宗教正信、讲创业就业、讲科学技术、讲卫生保健,用身边变化印证大道理,以小故事见证大智慧,实现了宣讲工作的重大突破。近三年,全地区开展各类宣讲7400余场(次),受众达80余万人(次)。相继涌现出那孜尔亚提、沙吾亚、王志勇、单山白、王桂珠、买玉陆、恰力等一批小有名气的“草根”宣讲员和富蕴县阿肯理论宣讲队、哈巴河县“4321”宣讲团等宣讲先进集体。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看到,基层宣讲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效果不佳。为了完成任务,一些宣讲员准备不足,埋头念稿子,与听众没有形成互动,低效率地“应付式”宣讲。二是宣讲形式单一,与实际结合不紧,吸引力不够强。三是缺乏必要的培训,层次水平良莠不齐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四、关于做好基层宣讲工作的一些思考
1、认真学习,深入研读,增加宣讲的深度。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俗话说“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党的宣讲工作,关键是吃透精神,我们常说,实践之路常新,理论之树长青。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与实践息息相关,又威力巨大地作用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八大精神的宣讲讲话中就要求“既要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又要做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这既是对十八大精神宣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也讲明了一个基本的道理,这就是任何宣讲工作,都必须对宣讲主题学深学透,把握精髓要义。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我们要时时留意党和国家的大事,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我们知道的多了,才能讲出东西,讲好故事。
2.深入调研,摸透实情,增加宣讲的力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在基层,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随时了解基层的需求,可以让宣讲更贴近群众。记得《史记》中有一句话“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利益问题,跟他们生产生活没有关系,一般都不会感兴趣。要想被群众普遍认同、理解和运用,有效地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就要从群众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以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作为价值归依。所以,宣讲决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现实,发现存在的问题,去正本清源,去解疑释惑,去引领疏导,汇聚社会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宣讲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联系实际,回应问题。
3.形式多样,氛围浓厚,才能增加宣讲的厚度。关于怎么宣讲,用什么方式宣讲,笔者有三种观点。
一是“官方语言”转换成“群众语言”。对这个观点是要有切身的体会的。笔者上大学时有一门课程叫《语言学概论》,其中就讲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它们的规律不同,“书面语言”很严谨,一句是一句,表达的意思很丰富,也很准确,但是理解上需要反复的学习才能体会,不利于传播。“口头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模糊,表达简单,语境感强,但它的好处是便于口口相传,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但它们之间的特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那么,笔者现在的理解就是“书面语言”往往就是“官方话语”,“口头语言”往往就是“群众语言”。讲老百姓的话,尊重受众的接受习惯,大家自然爱听。习总书记是这方面的高手。最近有幸读了习总书记《之江新语》一书,这是他早期在浙江工作期间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用大白话,谈大问题”,观众好评如潮,大家读后很受教育和启发。今天我们常听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是不是好记又深刻。我们基层宣讲员要努力学习习总书记这种文风。
二是“寓教于乐”。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种观点后面被广泛的认同。有一种说法,说美国人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做过任何宣传,但现在说美国好的中国人也大有人在。有专家归纳之后,说美国人其实就靠“三片”:“芯片、薯片、大片”。芯片,美国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大佬,操作系统、互联网;薯片,美国的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大片,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惊险又刺激,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这就是“寓教于乐”的作用,整个宣传方式就是:我都不用说,你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想,就能明白我想说的。其实这就是用文化来渗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文化不分国界,知识不分民族。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宣讲,作用会很明显。这种宣传规律当然可以为我所用。
我们大家都知道,越到基层,宣讲的形式就越呈现多样性,如专题式宣讲、菜单式宣讲、互动式宣讲、表演式宣讲、活动式宣讲,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表演式演讲。三句半、快板、小品,阿肯阿依特斯,这些文艺形式,都可以用在宣讲之中。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在文艺活动中穿插一些三句半、快板、小品节目,或是在宣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那么效果肯定会很好的。
三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讲。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有些领导干部“与新的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被顶回去”,讲得很深刻、令人深思。语言不能简单地表现为一种工具,背后体现的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能力和素质。人,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我们去尊重他们,你就会被尊重。如果我们以为自己是宣讲员,扯高气扬,下车伊始,高谈阔论,高高在上,老百姓肯定是不喜欢的。所以,我们宣讲员一定要有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基层的群众请教,赢得基层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宣讲才是“到人管用有效”的。
[责任编辑: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