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邮箱 | 网站地图
   额尔齐斯网 28365365bet > 远程教育 > 解说词选登
 
牧民新歌

2011-06-21   额尔齐斯网   

撰稿:张静

 【解说】弹起悠扬的冬不拉,跳起欢快的黑走马,搬进定居村才三天的福海县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阿依肯一家像过节似的热闹。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委会副主任阿依肯的妻子古来仙·胡拉力别克:刚搬入新居,也是儿子的生日,亲朋好友都好好聚聚,安稳下来,心里也踏实,特别高兴。

【解说】看着儿子脸上洋溢着的快乐笑容,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居,看着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阿依肯和妻子心里装满了幸福和满足。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委会副主任阿依肯·哈德尔开西:(我的房子)116个平米,院子是两亩,总共花了七万六,国家给补了两万,现在国家的政策好。

【解说】和阿依肯一家一样感到满足和幸福的还有近两年来搬入高标准定居区的1468户哈萨克牧民。

【解说】这是已入古稀之年的塔布斯和妻子哈曼的金婚纪念照。是去年搬入新居的两位老人在儿女的簇拥下,专程到福海县城拍的,以纪念辛苦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50年相守相依相伴的岁月,纪念他们50年迁徙路上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见证他们走向定居的幸福生活。

同期声】阔克阿尕什乡齐巴尔窝依村村民塔布斯·可列依妻子哈曼·阿尔达加:跟游牧相比,还是定居好,不用受苦。这样宽敞明亮的房子,多舒服。

【同期声】阔克阿尕什乡齐巴尔窝依村村民塔布斯·可列依:我活了七十多年,最富足、最宽裕的生活就是现在,这都是归功于现在的好时代。

【解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福海县相继实施了沿河定居、沿山定居、零散定居和小规模集中定居、半定居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牧民们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配套水平低, 缺少饲草料土地,牧民大部分时间仍需要迁徒放牧。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萨尔库木新村民铁格斯别克·黑那亚提:孩子上学不方便,还有,要看病也是不方便,那个时候这个公路也没有,那个时候班车也没有,有人病和上学去,娃娃都骑着自行车,五十多公里到公社。

【解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后,福海县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做出了建设牧民高标准定居的二次定居部署,紧紧依托国家项目的支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调动广大牧民积极参与,在住房、棚圈、饲草料基地等基础设施与生产资料方面给予补贴,确保定居牧民的生产资料有保障、生活方式有改善,努力实现定居村“六通、四有、四配套”的高标准定居。

【同期声】阔克阿尕什乡齐巴尔窝依村村民塔布斯·可列依:我们是两家子,这边是儿子的房子,他上山放牧了,小畜有600多只,牛、骆驼、马有100多头,一个儿子放牧,一个儿子种打瓜、种草。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党支部书记巴汗·阿勒甫斯拜:定居了80户,给他们一共补助三万四,给80亩地,现在()没有外包,都自己种。

【解说】进入春耕春播以来,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在福海县各个牧民定居点牧民们的家中和地里。

【现场声】这个办法好得很,一个袋袋子里面装一下。

【同期声】齐干吉迭乡齐干吉迭村民胡鲁什·哈力木:我们结婚三十年了,三十多年第一次门口种菜,以前没有种过菜,所以两个师傅教一教,心里特别高兴,今天夏天不用买菜吃了。这个全部是乡政府掏的钱,免费送的。

【解说】教技术、传技能,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昔日手握放羊鞭的牧民种下了一株株象征团结、友爱的幼苗,种下了对定居生活的新希望。

【同期声】齐干吉迭乡齐干吉迭村民努尔兰·阿布西肯:去年种了230亩地,130亩地是我自己的,100亩是外面包的地,大部分种了大葵,挣了20多万。

【解说】定居前,努尔兰一家的生活,每年也就靠几十只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前年在村里的引导下,他试种了打瓜和食葵。像努尔兰一样,在二次定居中有了饲草料土地的牧民开始试种打瓜、食葵等经济作物,还有的人从事育肥、养殖、运输、传统手工业加工、开办牧家乐等,悄然地实现着养殖、种植、三产的自然分工。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村民卡德尔江·哈不德力:现在牲畜别人代牧,自己种种地,还买了个车,冬天往县城拉人。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党支部书记巴汗·阿勒甫斯拜:70%-80%都不上山了,把牲畜集中放牧,其他牧民种地种草,多种经营,去年最高一户收入147千元。

【解说】接听电话的哈萨克族汉子叫扎汗,当地人都叫他扎汗老板。扎汗会一些土木建筑的活,2006年乡里宣传牧民定居建设,他鼓足勇气报了名并按照要求自己盖了新房,还承包下了邻居的新房建设。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萨尔库木新村村民扎汗?热合提别克:(第一次)盖了10栋房子,新农村建设和安居工程的质量要求都很高,我请了几个懂行的汉族大工,还把村里的富余青年劳动力组织起来。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萨尔库木新村村民:他是我们本村的老板,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也很乐意跟他干,不用出远门也能有活干,一天(挣)六十块钱。

【解说】两年过去了,扎汗一家人的生活和命运因为搬迁被彻底改变了,在萨尔库木新村,他们放下牧鞭,拿起生产工具,攀爬在高高的建筑工地上,盖出让农牧民心满意足的房子,也在定居牧民中矗立起小康路上的一面“旗帜”。

【现场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卫生室护士患者对话:

护士:上面有点发炎了,这个药挺好的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卫生室护士迪娜·克孜尔汗:我们村有80多户,200多人,主要给他们看病,做妇幼保健,村里有卫生室,他们看病特别方便。

【同期声】喀拉玛盖乡开勒铁开村村民那孜亚·胡尔曼汗:现在拿药、打针方便得很,要是在山上生了病,骑马走好几天找医生。

【同期声】齐干吉迭乡齐干吉迭村民哈那提·毛吾加哈力木:我们现在有了路,通了电和电话,有宽敞的院子,村办公室和卫生院就在跟前,很方便。

【解说】能够舍弃旧的,更能追求新的,是迁徙的哈萨克人永远充满追求的一种精神,靠这种精神,他们从历史的悠悠岁月中走来,靠这种精神,他们又一次实现了从定居到二次定居的重大转变和突破。一批又一批散居在山间、河谷、戈壁的哈萨克牧民搬进了高标准的新居。

昔日在毛毡上粗织的牧羊女们,今天将哈萨克传统刺绣传承在时尚的十字绣中,用细密的针线精编,绣出了绚丽多彩的新生活,绣出了美好明天的新向往。

 

[责任编辑:赵霞]

 

文章评论加载中

用户: 联系方式:
       

 
主管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单位:阿勒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电话:0906-2135727 传真:0906-2136329
邮箱:altdj@www.hnson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