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会来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巴勒旺塔斯村村民 哈密瓜协会会员叶尔肯别克:“我今年种了25亩哈密瓜,协会帮助我们联系的北京、河北的老板也来看了,瓜长的特别好,10天以后就要开奥运会了,奥运会期间把我们的好哈密瓜送过去,世界各地的人吃了我们的哈密瓜,我们新疆人、阿勒泰人也高兴(自豪)。”
推出片名:支部加协会 农民得实惠
【解说】叶尔肯别克是巴勒旺塔斯村村民,1992年他和村里其他60多户哈萨克族牧民一样,走出草原、放下牧羊鞭、拿起铁锹,开始了全新的农耕生活,起先的几年里,农耕生活并没有给定居在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带来生活的改变。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巴勒旺塔斯村村民巴哈什:“种苜蓿的时候一分钱都挣不上,油葵也种了,油葵价格低的很。”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哈密瓜协会党支部书记哈特郎:“小麦更不行,1992年牧民定居以后,93年好多人退了房子和地搬走了。”
【解说】巴勒旺塔斯村一带昼夜温差大、雨水少、光照时间长、水分蒸发快,许多农作物产量都很低,可就是这样的自然条件,却非常适合哈密瓜的生长。从98年开始,村党支部一般人带领村民种植哈密瓜,村里人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巴勒旺塔斯村村民 哈密瓜协会会员叶尔肯别克:“种植哈密瓜以后,每亩地收入达到1300-1800元,村里人盖起了新房,买了拖拉机、摩托车、电器等,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解说】哈密瓜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 “三高”产业,阿勒泰市从1998年开始已有10年的种植历史,全市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标准化种植问题、销售问题也日渐凸显。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党委书记胡继业:“这些事情都是政府不容易做、也做不好的事。这样,我们就鼓励种瓜能手和种瓜大户自发成立哈密瓜协会,为瓜农提供很好的服务。”
【解说】2001年,第一个由党组织帮助建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巴里巴盖乡哈密瓜协会应运而生,叶尔肯别克等100多户农民成为协会第一批会员。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哈密瓜协会党支部书记哈特郎:“协会成立以后,请了一个技术员给我们指导,教我们咋样子种(哈密瓜)、咋样子管理,村民和技术员合作种哈密瓜。2000年我们村最高的收入是1亩地1800元,最低也1200元。”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喀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张小丽:“自从协会成立以后,冬天组织农户学习、看电教片,夏天就请技术员来指导、防治病虫害。
淡黑出
淡黑入
【字幕】2007年阿勒泰市5万亩哈密瓜成熟在即,两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造成哈密瓜大面积受灾……
【同期声】阿勒泰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同业:“ 8月12号到21号正好是晚熟甜瓜上网纹和接近成熟的时候,连续的两场降雨造成哈密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给今年(2007年)哈密瓜防病上造成很大困难。”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副乡长叶尔买克:“全乡90%以上哈密瓜开始死亡,据统计全乡5000多亩哈密瓜发生不同程度病虫害,损失哈密瓜6000吨。”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喀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哈密瓜协会会员范彩霞:“去年我们自己家在四连那边种了四五百亩哈密瓜,灾后瓜都烂完了。”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副乡长叶尔买克:“协会组织会员和老百姓抗灾、介绍预防方法,怎样打药方法等方面做了很明显的作用。”
【解说】这一年,许多农户欲哭无泪,成片的哈密瓜烂在地里,协会的会员年初就与收购商签订供销合同,使用了收购商的种子、地膜、化肥等200多元的费用,在协会在灾后应急措施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协会的帮助下,许多没有订单的普通农户也挽回了不少损失;越来越多的人都争相加入协会。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喀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哈密瓜协会会员张小丽:“我们家去年种了70亩哈密瓜,秋后也发生了病虫害,协会组织人帮助我们家打药、帮我们家跑市场、调运车,到内地推销哈密瓜,虽然赚的不多,也感谢协会。”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喀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哈密瓜协会会员贺利群:“这时候,协会就出面针对那些小户,帮助联系纸箱、帮助联系信息部、帮助配车,然后拉到内地卖货的地方。如果不放心农户家里可以去人,协会因为做的年数多了,接触的也多,认识口内的客商也多。”
【现场声】打电话:喂!瓜已经装好了,装了1700件哈密瓜,今天晚上走,大概七天后到,你直接到上海接货就行了,车号是皖KC0659,那就这样。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克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哈密瓜协会会员范彩霞:“到地方以后去批发,在人家的水果行里去批发,发到上海、嘉兴、广东、广西,哈密瓜来钱快,因为啥,三个月就见钱了。”
【解说】阿勒泰市的哈密瓜、阿山甜瓜已经达到无公害产品、部分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产品已经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区市,精品哈密瓜还出口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瓜儿瓜儿快快长,换来票儿买新房,感谢协会感谢党”瓜农中间的一句顺口溜,真实地反应了协会和特色产业带来的实惠。
【同期声】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克巴克克勒希村村民、哈密瓜协会会员张小丽:“我们村1999年开始种哈密瓜以来,我们村上的农民都富起来了,家家都在北屯镇买了新房、买了新家电,家家都开始买私家车了。”
【解说】象巴里巴盖乡哈密瓜协会一样,在阿勒泰市有15个农业专业协会,有近5万农民成了这班致富快车中的“乘客”。协会实行村支部班子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协会的会长由专业人士担任,协会大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章程,确定了专业技术“科技特派员”,走访会员,对农户进行跟踪服务。协会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促进了哈密瓜、花芸豆、蔬菜、油葵等多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淡黑入
【解说】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有着中国花芸豆之乡的美誉,这个有着多年花芸豆种植的地方,花芸豆带给农民的有苦有乐,也经历了很多坎坷。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员张吉祥:“我们一直种花芸豆,产量也可以,亩产一般都在200公斤左右,老板互相压价,(每公斤)只能卖到两三块钱,虽然丰收,但价格不稳定,好多人不想种了。”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长马德新:“过去市场是由小老板掌握的,他们说多少钱,我们就得卖多少钱。”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员张吉祥:“有一年花豆价格刚开始是3块钱,然后一天一天往下掉,最后掉到一块8、9。”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长马德新:“老百姓一下子泄了气了,这么多花芸豆往哪里处理,是在是想不出好的办法。”
【解说】2003年,在切尔克齐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成立了,协会成立之初就对做大花芸豆产业,明确了三个服务重点;联系有实力的大公司实行“支部加协会加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确保销售渠道;规范化科学种植,推广地膜花芸豆等新技术,提高无公害花芸豆单产和品质,努力达到绿色产品标准;联合周边县市、团场,乡村,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花芸豆产业带,做大规模,抢占市场。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长马德新:“协会把技术员请进来,联系籽种、推广新技术、防病治病,不但保证了花芸豆的产量,花豆的品质也上去了。”
【解说】2005年协会与阿勒泰市农业局3名农业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对花芸豆病虫害防治、规范化种植进行服务,协会内部对各村派遣“科技特派员”进行跟踪服务,目前阿勒泰近10万亩花芸豆产业带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花芸豆”认证,无公害花芸豆的价格也一年比一年高,亩产效益达到1500-2400元,80%的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员张吉祥:“地膜花芸豆保墒保水,而且保肥,还能够少除草,省人工省力。”
【解说】2007年地膜花芸豆种植模式在各个种植区全面推广,产量实现大幅度提高,亩产有过去的150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230公斤左右,品质达到了国家标准优级。
【解说】2005年花芸豆协会通过在阿勒泰的北京援疆干部的帮助下,联系到中粮集团,为农户垫付优质籽种、地膜、化肥等费用,秋季负责以6到10元的价格收购产品,再次包装后通过天津港出口欧美国家。
淡黑出
【解说】网络连着大世界,网络连着你我他。已经踏入市场的农民,不再是抱着订单等销售,他们的意识里已经植入了走出去、抢市场的思想,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到国际花芸豆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30元人民币,而在当地只有6-10元,大部分利润让中间的两道经销商赚取,协会决定在近期参加花芸豆消费国哈萨克斯坦举办的农产品经贸洽谈会,努力通过直销方式,提高销售价格。
【同期声】阿勒泰市切尔克齐乡花芸豆协会会长马德新:“7月份有哈(萨克斯坦)国探亲人员来我们乡看了花芸豆,他们对花芸豆的销售情况也挺感兴趣,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建立销售渠道。0协会最近要派出4名包括汉族、哈萨克族组成的代表团,目的是把我们的花芸豆、新品种无核南瓜、蔬菜在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经贸洽谈会推出去,有的部分产品已经达成合作意向。”
【解说】走进阿勒泰市的乡村,由党组织建立起来的农业协会,由能人牵头组建科技、涉农技术部门帮助发展的农业专业型合作组织屡见不鲜。协会已从最初的技术交流松散联合型向产后销售服务紧密型发展,“支部加协会”的模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零碎的资源整合起来,农村的人才流动起来,先进的技术推广起来,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协会以“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使农民产不愁、销不愁、价不愁,把市场做到区外、国外,小小的协会连着大世界、大市场。
[责任编辑: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