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邮箱 | 网站地图
   额尔齐斯网 28365365bet > 党校工作 > 科研之窗
 
解决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第二组)

发布时间:2015-11-24                信息来源:地委党校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关系个人的生计、尊严和价值。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促进大学毕业生顺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就业选择面更窄,就业难度更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创新思路,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在我们新疆地区,解决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迫切,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否按期完成,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阿勒泰地区为例,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少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主导产业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与就业息息相关,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一是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势必导致就业岗位需求减少,就业难、难就业;二是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传统、保守,就业区域空间狭窄;三是政府引导、宣传、培训不够,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就业信息平台不够畅通;四是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符,缺少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创业精神匮乏,自信心不足。在此情况下,做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重点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如何转变就业观念问题;其次是如何拓展就业区域、就业渠道,解决就业岗位需求不足的问题;第三是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惯性思维,解决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也从原来按计划招生、国家负责分配工作转为自主择业,国家不再包办,而是在国家引导下面向社会进行择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一种供求关系的问题,供给在总量上或是结构上超过了需求,或者说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产生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部分毕业生没有按时就业,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社会原因。一是由于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我国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广大人民群众从被剥削、被压迫到成为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公民,拥有了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二是由于科技进步和我国的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将大量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科技进步必将导致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随着中、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扩招,大中专毕业生数量猛增,近20年人数增加已经达到10倍以上,总量已接近700余万,而适合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根本无法满足,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发展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步入新常态,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现实原因。影响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原因有很多,除上述历史、社会原因外,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择业观念保守、单一,自身素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1、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具体到我们地区,我们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距离发达地区路途遥远,属于全国交通的末端,与内地的交流较难,人流少、物流成本高,以及周边国家经济落后,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导致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没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工业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为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的岗位较少。 

    2、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导致大多数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才算就业,不愿意到民企、私企单位和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 

    3、部分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存在偏见,同时由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差异,一般选择在本地或附近地区就业,在就业区域方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4、部分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中专毕业生的学习专业与市场需求不能适应,专业不对口或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学校和学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忽视了适应社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大中专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在心里上、能力上、经验上都不够成熟。  

    5、自我创业的能力不强,缺少自信;个别也存在安于现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较大;综合能力水平不高;自我创业能力不强;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的限制;语言交流、沟通的影响以及缺乏自信心等。外因主要包括当地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所在地区区位优势欠佳;区域经济落后;学校重学历教育忽视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和就业体制不完善等。

    三、做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是多样性的,既有主观问题,也有客观因素;是动态的,随着时间不断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必须客观、辩证的去分析,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去解决,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须高度重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导和引导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要确保民族地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了,就业岗位也会自动增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二是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要做好本地现有产业的延伸、扩展,以及初级产品精细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三是采取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对增加就业机会、吸纳一定数量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特殊的税收政策或给予财政补贴。四是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体系,尤其是就业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各类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各项用人保险费用;强化失业管理,保证社会养老保险金交纳的连续性。五是为企业和大中专毕业生打造透明、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积极主动的向高校、向大学生解读、展示就业政策、用人方向、专业要求和技能标准,有的放矢,实现政府、企业与高校合力培养人才,不断促进教育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

    (二)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时,必须破除“铁饭碗”思想,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更新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思维,实现先就业再择业。二是扩展就业区域和就业眼光,不要将自己局限在自己家乡或周边区域,调整生活习惯也是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三是鼓励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到偏远艰苦地区,到最需要自己知识和才能的地方,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三)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一是要强化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积极与其他民族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朋友,增强团队意识;多进行普通话训练,提升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同时,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不同区域工作的生活习惯和人际交流。二是创造和增加就业实习、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中积累就业经验,尤其是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所学专业要学有专长。三是要树立竞争意识,克服为难情绪,有自信、不服输,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进行总结积累;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心力要强。

    (四)鼓励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自我创业、自谋出路。一是年轻人有活力、有魄力,敢闯敢拼,尤其是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具有独特的视角、思维和眼光,具有创新、创造的潜力和潜能。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挖掘创业潜能。三是在政策、资金上对自主创业加大扶持与支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创业的风险。 

    (五)发挥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特有的优势。一是着力打造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特色产品,注重民族特色产品的改造、融合,实用性和特色兼备,价格和价值相符,具有竞争大市场的品质和实力。二是利用好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独有的双语能力,发挥地缘优势,抓住国家建设一路一带的机会,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对外商务交流交往,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三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民族医药、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乐器,比如说民族乐器,不仅要精致,能够演奏,同时是一件玩具,也是一件工艺品。

       

                       2015年“民生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专题研讨班第二小组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责任编辑:地委党校]

 

文章评论加载中

用户: 联系方式:
       

 
主管单位:中共阿勒泰地区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单位:阿勒泰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电话:0906-2135727    传真:0906-2136329
邮箱:altdj@www.hnsonz.com